全站搜索 新闻中心 产品中心

AGV市场简讯-第67期

新闻中心 行业新闻 8790

日期:2023-11-24

💡 新鲜事,我来报,行业资讯早知道

简讯要点:

1.我国机器人领域今年蓬勃发展,人形机器人加速产业化,产业规模预计达200亿元。工业机器人全球销量占一半以上,服务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长21.7%。我国将加强创新培育,预计到2025年,机器人产业年均增速将保持在20%以上。
2.我国人形机器人标准化工作组成立,推动标准研究促进产业链发展。今年市场规模预计达200亿元,各地创新培育取得成果。特斯拉计划11月测试人形机器人,开普勒发布先行者系列。行业持续发展,建议关注相关企业。
3.中建五局工程创新研究院成功应用桥梁钢筋网片智能焊接机器人,解决了项目现场焊接难保质量的问题。搭载3D-AI视觉技术,实现全自动高效焊接,已成功应用于湖北武松高速项目。
4.眼科手术机器人领军企业微眸医疗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成立于2020年12月,专注于眼科显微手术机器人创新。融资将用于推进核心产品——微米级高精度眼科手术机器人的临床研究和产业化,助力显微眼外科手术全链条发展。

本日简讯

1.我国机器人产业规模持续壮大

今年以来,我国机器人领域呈现蓬勃发展的势头。人形机器人正加速产业化落地,科研团队在实验室测试机器人同步能力,通过摄像头捕捉动作并脑机接口实现脑电信息同步,展现了多方面的创新应用。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明确了2025年实现批量生产、2027年综合实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目标。各地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加大创新培育力度,产业链更加完善,预计今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00亿元。与此同时,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等方向的产业规模也在持续扩大。我国工业机器人销量占全球一半以上,连续10年居世界首位。今年前十个月,工业机器人产量超过35万套,服务机器人产量近644万套,同比增长21.7%。“机器人+行业应用”也不断深化,工业机器人已覆盖国民经济的60个大类和168个行业中类。创新产品如外骨骼机器人在物流、养老、应急救援等领域迅速落地。展望未来,我国将坚持应用牵引、创新驱动,央地协同加强,共同培育世界级机器人产业集群和应用示范基地。预计到2025年,我国机器人产业年均增速将保持在20%以上。

2.人形机器人标准化工作组成立 产业化进程将提速

11月21日,我国举行了“人形机器人标准化工作组成立大会暨标准化技术研讨会”,标志着人形机器人领域标准研究迈出重要一步。工作组的成立将有助于布局标准研究,推动人形机器人产业链的发展,通过标准化实现我国自主技术快速产业化和规模应用。此前,工信部发布《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后,全国各地积极响应,加大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创新培育。在人机交互、机器视觉和运动控制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果,产业链进一步完善,预计今年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200亿元。未来,我国将继续坚持应用牵引、创新驱动,央地协同,共同培育世界级机器人产业集群和应用示范基地,预计到2025年,机器人产业年均增速将保持在20%以上。特斯拉计划于2023年11月内完成搭载自主设计执行器的人形机器人,并进行行走测试。11月17日,开普勒发布“先行者系列”通用人形机器人,包括K1、S1和D1三个型号。开普勒人形机器人以高度仿生的人型结构和运动控制为目标,预计未来可实现商业化量产,售价预估在2-3万美元之间。这一新产品加入了国内人形机器人市场,表明行业持续发展。建议关注主业上升期、技术优势的企业,包括双环传动、贝斯特、恒立液压、五洲新春等,同时密切关注国内人形机器人产业的相关机会。

3.中建五局持续推动智能建造高质量发展 智能焊接机器人“上新”

中建五局工程创新研究院最新成功应用桥梁钢筋网片智能焊接机器人,标志着他们在焊接机器人领域的自主研发再取得新突破。此前,该研究院已成功研发全国首台跨座式智能焊接机器人和永磁轨道式智能焊接机器人,此次的新机器人解决了项目现场焊接工作难以保证质量的问题。该机器人搭载自主研发的3D-AI视觉焊缝轨迹引导技术,能够快速自识别、精准生成焊缝轨迹,省去了繁杂的钢筋网片装夹定位过程,实现了全自动高效焊接。目前,该机器人已成功应用于湖北武松高速项目。中建五局工程创新研究院一直致力于推动智能建造,协同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并在产业数字化转型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之前研发的跨座式单轨智能焊接机器人已成为全国首台在跨座式单轨建造现场作业的机器人,替代了高空焊接的人工操作,提高了效率达到10倍,并成功应用于广西柳州轨道交通项目。永磁轨道式智能焊接机器人实现全自动焊接,效率提升3倍以上,已应用于长沙梅溪湖金茂等项目的土木工程领域现场焊接作业。这些成果标志着中建五局工程创新研究院在智能建造领域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了认可。

4.「微眸医疗」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专注眼科手术机器人

11月23日,全球领先眼科手术机器人企业微眸医疗宣布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成立于2020年12月的微眸医疗专注于眼科显微手术机器人和相关技术的自主创新,致力于打造高精度智能自动化的辅助眼底复杂手术设备。融资将主要用于核心产品——微米级高精度眼科手术机器人的临床研究和产业化,并推动公司在显微眼外科手术流程全链条的发展。微眸医疗的核心团队来自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瑞士苏黎世理工大学、中山大学及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深耕软件自动化、工学、AI、医学等领域。公司自主研发了串-并联手术机器人技术体系,具有卓越的稳定性和精准性,可轻松实现微米级定位,全球领先。眼底手术是高难度手术,而生理性震颤是眼底手术的最大挑战。微眸医疗攻克了多个关键技术环节,成功自主研发了克利伯德®高精度眼科手术机器人,可在保持最小创口撕裂的前提下,辅助医生完成眼底手术,解决了生理性震颤带来的难题。公司已自主开发了眼底手术系统、药物精准递送系统和眼科培训系统三大产品体系。微眸医疗今年6月23日成功开展了全球首例5G远程微米级眼科手术。融资将加速公司高精度眼科手术机器人的临床研究和技术迭代,致力于通过技术创新降低复杂眼科手术难度,提高手术成功率,并解决眼科显微外科手术的难题。

本日简讯重点行业关键词

机器人 人形机器人 焊接机器人 手术机器人

上一篇: 下一篇:

您好!请登录

点击取消回复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