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索 新闻中心 产品中心

AGV对地面承载要求的快速评估法续论

技术支持 1600

地面承重计算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涉及到结构力学、材料科学、设计规范等多个领域。我对土建工程是外行,不能够为大家呈上更多更详细的说明。我有句口头禅:技术来源于生活,技术最终也要服务于生活。今天我们不讨论具体的计算公式,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场景和大家唠唠,大家觉得我的观察和总结是否正确。

我家在湖南中部的雪峰山余麓上,那里四季分明,湖南地势南高北低,每当冬季来临时,正面迎北风,在全球气候变暖前是谓寒风凛冽。小时候“七月半,看牛伢子伴田垄(方言读音’框’)”,就是天气转冷的时候了,早晚就可以穿外套了,路边的小草也已挂上了露珠;等到过了中秋,路边的小草就开始上霜了,常言道秋后的蚂蚱霜打的茄子;挨到农历十月,就开始北风呼啸,雨雪交加,或落雨,或落雪;而落雪又可分落雪花(基本不夹雨),落雪沙子(可夹雨,俗称雨夹雪),或冻雨(可夹雨,也不知是雨下着下着就被冰冻了还是冰凌子下着下着就被热成毛毛雨了)。

路上的小坑洼里或者动物的脚印里若有水,上面就会结冰,有些坑比鞋还小,可用脚尖或脚跟踩破,待到无法踩破,甚至比鞋还大的小水坑上面的冰已经无法踩破,甚至用力跺也不会破时,池塘上面的冰也已经比较厚了,如果池塘边的冰层用脚无法跺破时,基本上就可以到池塘上面的冰层上滑冰了。有个判断的土方法是:小孩子跺不破,小孩子可以在上面行走,如果大人跺不破,大人就可以在上面行走。

后来气候变暖,九十年代以后基本就不能到池塘上面去滑冰了,因为没有以前冻得厉害冰层厚度不够厚了。

我一直以为我们小时候可挨够了冻的,工作后去东北出差,才发现什么是真正的冰天雪地而开了眼界,东北的冬天那旮瘩还能在冰冻的河面上跑汽车。

一有机会我便会跑去冰冻的河或湖面上溜达,此情此景仿佛又回到了童年。下面是17年去长春出差时酒店旁边的湖面上某处拍摄的一张照片。长春的老铁可否看出这是哪里?

又或者,我们在公路旁边常见的桥梁承重标志牌,有些很短的桥梁只有轴重标志,长点的既有轴重又有车总重标志。高速高架桥上不管多大的货车在上面畅通无阻,而城市高架则不允许货车上。

下面以我司的测试小车在地面的磨损痕迹做个对比,车体轮系结构由对角尼龙轮和对角驱动轮布局组成。如下图所示:

上图中尼龙轮的硬度比聚氨酯轮的硬度要大,同时宽度也更小,所以它对地面的损伤就大,地面可见明显的碾碎性损伤,但它对地面的损伤是否就此说明地面的承载不够呢?

总结,我们是否在评估承重计算时受到了其它干扰因素的影响?下面是强度和硬度在百度百科上的解释,供参考。

强度和硬度的区别是定义不同、研究对象不同、测量方法不同。

1、定义不同:强度是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抵抗破坏的能力,包括抗拉强度、抗压强度、抗弯强度等。它关注的是材料在承受载荷时能否保持完整,不发生断裂或过度变形。硬度则是指材料局部抵抗硬物压入其表面的能力,如摩氏硬度、布氏硬度等。

2、研究对象不同:强度研究的是材料在外力作用下的内部力分布、组织结构、变形和失效等方面的特性。它关注的是材料在承受载荷时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硬度研究的主要是材料在外力作用下表面的变化,即材料抵抗硬物压入的能力。

3、测量方法不同:强度的测量方法主要包括静力试验、拉伸试验等,通过标准试件的标准试验方法来测定。硬度的测量方法因硬度分类不同而有所差异,包括静压法、划痕法、回跳法以及显微硬度、高温硬度等多种方法。

强度和硬度的共同点:

1、表征材料性能:强度和硬度都是表征材料基本物理性质的重要指标,它们反映了材料在承受外力作用时的抵抗能力。强度通常描述材料在受力变形或破裂前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而硬度则是衡量材料表面抵抗局部塑性变形(如划痕、压痕)的能力。

2、对材料应用的影响:无论是强度还是硬度,它们都直接影响着材料在实际应用中的性能和使用寿命。高强度的材料更适合用于需要承受大载荷或冲击的结构部件,如桥梁、建筑和航空航天设备等。而高硬度的材料则适用于耐磨、抗刮擦的场合,如切割工具、轴承和精密仪器等。

3、反映材料内部结构:材料的强度和硬度与其内部微观结构密切相关。例如,金属材料的晶粒大小、杂质含量、晶界结构等因素都会影响其强度和硬度。通过测量材料的强度和硬度,可以间接了解其内部结构的特点和质量。

冰和钢都很硬,但钢更强,如下图:

上一篇: 下一篇:

您好!请登录

点击取消回复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