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索 新闻中心 产品中心

AGV市场简讯-第75期

新闻中心 行业新闻 9190

日期:2023-12-12

💡 新鲜事,我来报,行业资讯早知道

简讯要点:

1.达闼机器人CEO黄晓庆表示,2025年或实现人形机器人量产,但需解决运行完整性、体量推动、资本支持等挑战。他强调应聚焦应用场景,预计未来机器人市场潜力将达1000亿台规模。对于人工智能监管,他呼吁企业自觉对齐价值观。
2.EPFL研究所推出ChromoSense技术,创新解决柔性机器人需感知机械变形和温度的挑战。采用简单变色装置,通过半透明橡胶圆柱体感知形变,同时热敏部分实现温度感知。该技术可用于柔性机器人和可穿戴设备,提高感知效率、降低成本。
3.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与香港科技大学合作,在微型机器人领域取得新突破。研究团队设计了无束缚微型机器人的软膜胶囊结构和挂壁旋进的控制策略,成功解决了逆流游动和控制难题。这为微型磁性机器人在实际血管中的应用提供了新思路。
4.中国低价电动汽车崛起推动传统车企向电池和芯片供应商施压,以提高电动车性能并推出更实惠的选项。Brill Power、oneD Battery Sciences等公司创新硬件软件,降低电动车成本。通用汽车计划推出便宜的LFP电池,行业努力加速技术发展以适应市场需求。

本日简讯

1.达闼黄晓庆:人形机器人基础技术都已突破,但仍有痛点

达闼机器人董事长兼CEO黄晓庆表示,2025年人形机器人或实现量产,但需大量资金支持,目前面临产品运行完整性、体量推动、资本支持等三大挑战。尽管基础技术已突破,产业发展仍需解决瓶颈。他提到工信部《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指出2025年可能实现量产,对此持乐观态度。黄晓庆强调人形机器人发展应聚焦应用场景,如清洁、养老等领域,未来3-5年将由工业机器人向智能机器人转变,以人形机器人为核心。他认为未来机器人市场潜力巨大,可能达到1000亿台规模。对于人工智能监管,黄晓庆强调企业需自觉对齐价值观,拥抱监管。

2.同时感知形变和温度,柔性机器人传感器新突破

瑞士EPFL研究所近日推出ChromoSense技术,为柔性机器人领域带来创新。柔性机器人在工业、医疗和商业服务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然而,其需要同时感知机械变形和温度变化,这对传感器提出了更高要求。ChromoSense技术通过一个简单、耐用的变色装置解决了这一问题。该技术采用一个半透明的橡胶圆柱体,内含红、绿、蓝三色染料部分。LED在设备顶部通过圆柱体核心发光,当设备发生弯曲或拉伸时,底部的小型光谱计能够捕捉颜色路径的变化,从而检测形变。同时,ChromoSense还包含热敏部分,利用一种特殊染料,在加热时颜色会降低饱和度,实现对温度的感知。这一技术不仅适用于柔性机器人,还可用于可穿戴技术,如力感应辅助外骨骼或性能监测运动服。ChromoSense的应用有望提高柔性机器人在不同领域的感知效率,同时简化传感器集成,减少成本,推动柔性机器人技术在生产、医疗和服务等领域的更广泛应用。

3.研究人员研发出逆流而上的自矢量微型机器人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集成所智能仿生中心尚万峰课题组与香港科技大学智能制造中心合作,在微型机器人领域取得新突破,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IEEE机器人汇刊》。研究团队解决了微型医疗机器人在血管等流体环境下逆流游动难、控制力不足等难题。他们提出了无束缚微型机器人独特的软膜胶囊结构及其挂壁旋进的控制策略,为微型磁性机器人在实际血管中的应用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解决方案。心血管疾病是全球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但微创治疗受到血管环境的限制。为此,研究团队设计了流线型结构和贴壁运动策略,使机器人在血管中更容易前进。通过椭圆弧线和抛物线的设计,机器人的流体阻力减少了约58.5%。贴壁的运动模式进一步减少了约30.7%的流体阻力。为克服传统磁驱模式的限制,研究团队提出了贴壁旋转磁驱策略。这一策略通过匀速旋转梯度磁场产生高效的磁旋推力,克服流体阻力,实现机器人在管中匀速前进。该策略解决了传统驱动模式中机器人运动不稳定的问题,达到了约143毫米每秒的相对逆流速度。通过在猪血管中进行测试,研究人员验证了机器人在真实血管中的逆流运动能力。这一进展为微型机器人在临床应用中的实现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4.中国车企崛起带来压力,全球汽车制造商开始急推低价电动汽车

中国低价电动汽车的崛起正推动传统汽车制造商向电池材料和芯片制造等供应商施压,以降低成本并更快地推出价格更实惠的电动汽车。这种压力源于对电动汽车需求的担忧,因为高价位可能减缓市场需求。为了应对这一趋势,一些公司加大了在电动汽车技术和组件方面的创新。Brill Power,一家英国初创公司,致力于提高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性能的硬件和软件。该公司的产品据称能够提高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达60%,并有助于减小电池的尺寸,从而降低成本。其他公司也在电动汽车技术领域取得进展。oneD Battery Sciences在石墨电池负极材料中引入硅纳米线,以提高续航里程并缩短充电时间。Veekim则开发了一种电动汽车电机,使用铁氧体或铁粉代替稀土,预计可将电机价格降低20%。通用汽车计划推出更便宜的LFP电池,以削减电动汽车成本。此外,一些公司专注于提供更便宜、更高效的零部件,如层压板和新型电极材料。这些努力反映了汽车制造商的共同目标,即加速电动汽车技术的发展,以适应市场需求和应对竞争压力。同时,这也是对中国低价电动汽车冲击的应对之策。

本日简讯重点行业关键词

机器人 人形机器人 柔性机器人 微型机器人

上一篇: 下一篇:

您好!请登录

点击取消回复
    展开更多